|
|
|
優惠方案 |
|
|
|
|
台灣人打開心房多元文化才會真正在台灣扎根 |
多年以來台灣地區男性透過一些婚姻媒合業者(包括合法婚姻媒合協會、非法仲介)等,到大陸或東南亞地區透過以相親娶大陸新娘、外籍新娘的人數一直不斷,使得大陸新娘、外籍新娘等新住民在台灣的適應與輔導就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。
民國88年,立法院通過內政部提出的「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」,教育部、衛生署的資源開始湧入「新住民」領域,因為政府投入豐沛資源,多年來默默關懷新住民的光寶文教基金會逐漸退出新住民關懷工作,回歸社區認輔志工。社區認輔總監吳銀玉認為,火炬計畫的重點應該兼顧拓展本國師生和家長的視野,「因為台灣社會的觀念打開之後,多元文化才有推展的可能。」
創立於民國82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,藉由社區認輔志願的服務踏入新住民關懷領域。92年剛起步時,社會觀念還比較封閉,民眾歧視家中聘僱的外籍看護、新二代隱瞞媽媽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狀況非常普遍,為了鼓勵新住民勇敢說母語,吳銀玉購買原鄉繪本,培訓媽媽說故事,她發現,這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自我認同幫助很大。
早在民國96年,新北市的區域型火炬計畫尚未啟動前,光寶便已深入學校舉辦兒童團輔、親子互動、推廣多元文化。有一回,適逢某國小的多元文化週,吳銀玉突發奇想,設計了一幅大布幔垂掛在校門外牆上,上面寫滿各國東南亞文字,不少學生、家長紛紛好奇向校方詢問這些外文的含義,她們也趁機打開新住民之子認識母國文化的契機。
此時,吳銀玉走入偏鄉小校,發現偏鄉新住民離開家庭的比例很高,這不僅讓本來處於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景況雪上加霜,對孩子的人格養成也是一大隱憂。因此,吳銀玉把重心放在打開公婆的觀念,舉辦家庭聯誼會、與新住民的婆婆對話,翻轉老一輩的舊有觀念,引導他們對媳婦與孫子的母語優勢有多元看法,孩子多會一種語言就是累積優勢,就是全球化的競爭力。
這段期間,吳銀玉也碰過令她氣餒,放棄家庭離開的新住民,不過,多數案例都是因不被了解的壓迫而處於弱勢,她說,有些新住民的表現相當優秀,只是她們在語言文化的隔閡下,還得身兼母親和職業婦女,卻又受到社會歧視,無法伸展抱負,也不被孩子不認同。
吳銀玉會如此關注新住民關懷工作,源自於自身的成長經歷。吳銀玉的爸爸是越南華僑,接受越南殖民地式教育長大,擅長越南文和法語,來到台灣與母親結為連理後,因為不懂中文,只能擔任找打零工的粗活,更被貼上「不識字」的標籤。
因為工作時有時無,吳銀玉記得,小時候爸爸常帶著歉意和她說:「不好意思!爸爸不會教你們。」聽來心酸,但因為小孩子不懂事,吳銀玉偶爾會因為家境的困窘而埋怨,跟爸爸頂嘴。國中時,有一次她正在學英文,爸爸從旁教導,卻被她頂一句:「你會這些沒用,因為你讓我們家很辛苦。」
吳銀玉的父親來台生活60年,長期處於懷才不遇的寂寞中,直到晚年生病住院,吳銀玉意外看到爸爸和越南看護以母語閒聊的歡樂畫面,令她非常動容。她體悟到,爸爸終於和自己的母語有了連結,而她也對自己無法和爸爸共享生命經驗而感到懊悔。
光寶文教基金會在96年區域型火炬計畫啟動後,發現政府資源投入的豐沛和重覆的問題,漸漸退出,基金會的重點工作回歸社區認輔。吳銀玉深刻體認,現行的火炬計畫,如果能把一半資源用來拓展台灣學生的多元文化視野,而不只是強調新住民二代的教育,將更有成效。因為,「不一樣」並不表示「差」,尊重多元文化價值,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訓練,將能為台灣建立一個更開放、更多元的國際型社會價值觀。
吳銀玉坦言,雖然許多部會都在關心新住民,但是實際上改善新住民受壓迫的狀況仍然有限,願意參與學校課程的外配媽媽比率較低,因此,台灣人打開學習多元文化的心態很重要。她強調,多元文化是一種生命學習,也是品德教育,台灣家長應改變只看重功課和成績,忽視人際互動的學習。
她相信,當多元文化推展開來,學習母語就能從家庭中解放,畢竟學習語言必須在生活中實踐,當家庭氣氛改善,願意彼此平等對話,新住民的語言就能自然而然地發聲。
到目前為止,很多台灣人對於印尼新娘、越南新娘等外籍新娘的態度,就是認為她們"素質低",來台灣只是搶佔台灣的資源,但事實上,很多印尼新娘、越南新娘本就有不錯的學經力與能力,她們只是不懂中文而已,所以她們欠缺的只是一個一個公平的機會,從學歷問題、就業等各方面一個公平的機會,才可以讓她們不但能真正適應台灣,也成為台灣的新助力;大陸新娘、外籍新娘等新住民或許需要"輔導",但台灣人民也需要與時俱進把心打開,真心公平的接納新住民,多元文化才會真正在台灣扎根,台灣才會有更多真正的助力! |
|
|
|